圖靈
還記得大學的時候,我的老師曾經提到『資訊科學領域沒有諾貝爾獎、但是有個被認為是資訊領域諾貝爾獎的獎項,稱為圖靈獎』。
當時我還不太清楚《圖靈》到底是誰,曾經做過些甚麼事情。後來在《離散數學》裏念到《停止問題》的時候,發現證明沒有任何程式可以完全解決該問題的人,正是圖靈,於是開始對圖靈有了一點印象。
之後,在念《人工智慧》的時候,有個用來評判《電腦是否有智慧》的測試方法,被稱為《圖靈測試》,而當我進了碩士班。開始念《計算理論》的時候,發現圖靈竟然無所不在,我們得從一種長得非常奇怪的《圖靈機》開始學習計算理論的基礎,然後用圖靈機的方式證明沒有任何程式可以完全解決《停止問題》。
2014年的時候,我已經在金門大學資工系教了十二年的書,當《模仿遊戲》上映的時候,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這部電影,然後我才知道關於圖靈的完整故事。
圖靈竟然是英國打贏了二次大戰的關鍵人物,他們在布萊頓莊園軍事基地所發明的《炸彈機》bombe ,成功破解了德軍的加密機器 Enigma ,讓英國得以料敵機先,進而逆轉戰局。
可惜的是、即便圖靈是電腦領域的先驅,而且對英國貢獻良多,但是卻因為同性戀的問題曝光,反而因《雞姦法》被判處《化學閹割》的懲罰,最後他在1954年死亡,死因是咬了一口含有氰化物的蘋果,死亡時年僅44歲。 當二次大戰結束,圖靈小組的文件被銷毀,幾乎沒有人知道這段歷史,直到後來機密解除後,這個故事才被寫了出來。
2009年,英國有超過三萬人聯署要求為圖靈平反,於是英國首相《戈登布朗》在《每日電訊報》撰文,公開向圖靈道歉。
圖靈死後的12年,計算機協會ACM設立了《圖靈獎》,每年固定頒發給1-3位對電腦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,這就是圖靈獎的由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