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6 | Alan J. Perlis | ALGOL 60 引進了許多新的概念如:局部性、動態、遞歸、 BNF 等等 | |
1967 | Maurice Wilkes | EDSAC 設計者,程式庫概念提出者。 | |
1968 | Richard Hamming | 發明 漢明碼糾錯編碼法 | hamming.js |
1969 | Marvin Minsky | 神經網路電腦,證明單層感知器無法解決 XOR 問題。提出 AI 《框架理論》 與 agent 概念 | |
1970 | James H. Wilkinson | 協助《圖靈》設計 Pilot ACE 計算機,提出矩陣計算的 向後誤差分析法 (backward error analysis) ,並主導設計 EISPACK 軟體包 | |
1971 | John McCarthy | 提出了「人工智慧」這個概念,發明 LISP 語言,創建 Situation calculus 的邏輯推論體系 | |
1972 | Edsger W. Dijkstra | 提出《 GOTO 有害論》,發明 《 信號量 PV 原語》 解決了 《哲學家用餐問題》 ,並提出 《最短路徑演算法》 與 《銀行家演算法》 。 | |
1973 | Charles W. Bachman | 1971 年 DBTG 小組提出了 DBTG 報告,描述了網狀式資料庫系統,資料定義(DDL)和資料操縱語言(DML),確立了《外部、抽象和內部》的三層模型。 | |
1974 | Donald E. Knuth | 撰寫《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》,1965 年發明 LR parsers 與理論,1974 和學生 Vaughan Pratt 開發了 Knuth-Morris-Pratt 字串快速搜尋算法 。 1978 年開始開發 TEX 排版軟體 | knuth-morris-pratt.js |
1975 | Allen Newell + Herbert A. Simon | 1954 年發明 IPL 語言 啟發了 LISP,1956 年開發了 Logic Theorist 程式 證明數學定理,後來又開發 General Problem Solver 解決 AI 推論問題。 | |
1976 | Michael O. Rabin + Dana S. Scott | 將有限狀態機 (DFA) 延伸到 《非確定狀態機》 (NFA) 上。 1959 年,兩人共同發表了 論文:「有限自動機與其判定性問題」( Finite Automata and Their Decision Problems ) ,並證明了 NFA 與 DFA 的等價性。 | |
1977 | John Backus | 1957 設計 FORTRAN ,他在 ALGOL 58 中發展出 BNF 來描述程式的語法。後來 Peter Naur 在 ALGOL 60 中修改並簡化了 BNF。 | |
1978 | Robert W. Floyd | 設計出 Floyd-Warshall 算法 可在 $O(n^3)$ 時間內算出所有點間的最短路徑。提出 邏輯斷言 後來演化為 霍爾邏輯 (Hoare logic) 。 | floydWarshall.js |
1979 | Kenneth E. Iverson | 1960 年,他開始在 IBM 跟 Adin Falkoff 工作,用他開發的數學表達式建立了 APL 語言 。 | |
1980 | Tony Hoare | 設計了《 快速排序演算法 、 霍爾邏輯 、 CSP 語言 》。開發出第一個商用的 ALGOL 60 編譯器 | |
1981 | Edgar F. Codd | 提出 《關連式代數》 成為 《關連資料庫》 的基礎,後來參與 System R 資料庫 設計,成為 SQL 查詢語言 。 | |
1982 | Stephen A. Cook | 1971 年在論文 《 The Complexity of Theorem Proving Procedures 》 提出了 NP-Complete 概念並證明了 Cook 定理 ( SAT 問題是 NP-Complete 的,所有 NP 問題都可以化約為 SAT ) | |
1983 | Ken Thompson + Dennis M. Ritchie | Ken Thompson 發明了 UNIX, Dennis M. Ritchie 發明了 C 語言,兩人合作將 UNIX 用 C 重寫。 | |
1984 | Niklaus Wirth | 創造了《 Algol-W 、 Modula-2 、 Pascal 、 Oberon 、 Euler》等語言,並將 BNF 延伸為 EBNF 語法。 | |
1985 | Richard M. Karp | 證明了 21 個問題是 NP-Complete 問題。 (Reducibility Among Combinatorial Problems) | |
1986 | John Hopcroft + Robert Tarjan | Hopcroft 是 二分圖 (bipartite graph) Hopcroft–Karp 演算法 的發明人。Robert Endre Tarjan 發展出 最近公共祖先(LCA)問題 、 強連通分量問題 、 斐波那契堆 、 伸展樹 (Splay Tree) 等問題的演算法。 | bipartite-matching.js |
1987 | John Cocke | 1970 年他們提出 CYK 動態規劃算法(Cocke–Younger–Kasami) ,可在 $O(n^3)$ 內判斷字串是否符合特定 BNF ( CFG , Context-Free Gammar)。1975 年在 IBM 801 計劃中發展出 RISC 架構,成為 RISC 之父。 | CYK.js |
1988 | Ivan Sutherland | 1963 年發明 Sketchpad ,透過光筆互動,成為視覺化圖形介面的先驅。 | |
1989 | William Kahan | 第一位把浮點運算做成硬體 FPU 的人, IEEE 754 浮點數標準是根據他的文章設計出來的。 | |
1990 | Fernando J. Corbató | 分時作業系統 (time sharing system) CTSS 與 Multics 計畫的領導者。 | |
1991 | Robin Milner | 1973 年他發明了 ML 語言 ,並設計出 LCF 定理證明程式,以及( concurrency theory )像是 CCS 與 pi 演算等等。 | |
1992 | Butler W. Lampson | 1970 年在 Xerox PARC 研究中心提出視窗電腦概念並發展出 Alto 。另外還參與雷射印表機的設計,開發了二階段提交協議,參與第一個所見即所得(WYSIWYG)的文字編輯器 Bravo 開發;參與第一個高速區域網路 Ethernet 的設計。 存取控制矩陣 也是由他提出 | |
1993 | Juris Hartmanis + Richard E. Stearns | 1965 年兩人一起寫了 《 On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algorithms 》 這篇論文, 建立起計算理論中的時間複雜度 TIME(f(n)) 階層。 | |
1994 | Edward Feigenbaum + Raj Reddy | Edward Feigenbaum 被人稱為專家系統之父。他建立 DENDRAL 程式分析用專家系統與質譜知識幫助化學家辨認未知的有機分子,啟發了後來的 MYCIN 等著名專家系統程式。Raj Reddy 提出用來協調多組知識的黑板模式 (blackboard model) ,並主持了 Navlab 自動駕駛車, LISTEN 語音辨識教學系統, Dante 火山探測機器人等計畫。 ( 也是李開復的老師 ) | |
1995 | Manuel Blum | 1967 提出衡量《計算時間空間複雜度》的《布盧姆測度公理》 (Blum Measure) 。接著提出 Blum’s speedup theorem 《布盧姆加速定理》 。1984 提出 Blum-Goldwasser (BG) 非對稱加解密系統 ,使用 Blum Blum Shub 虛擬亂數產生器 產生加密串流,這比 1982 年的 Goldwasser–Micali(GM) 有不少方面的改進。 | BlumBlumShub.js |
1996 | Amir Pnueli | 將 《時序邏輯》 (temporal logic) 引入驗證(verification) 領域。發展出 Proposition Linear Temporal Logic (PLTL) ,彌補了 Horn Clause 不能描述時序系統的問題。 | |
1997 | Douglas Engelbart | 他發明了滑鼠,是人機互動的先鋒,開發了超連結系統,是圖形用戶介面的先驅 ( 1968 年 SRI 的 Fall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 公開展示了這套系統) | |
1998 | Jim Gray | 主要貢獻於《資料庫》領域,提出 《兩階段交付》 、 《多粒度鎖 MGL 》 、 《 OLAP 資料方陣》 、 《 ACID 測試》 以確保資料的可靠性 | |
1999 | Frederick P. Brooks | 在 IBM 公司主持開發 OS/360 等大型電腦用的作業系統。並著有 《人月神話》 (The Mythical Man-Month) 這本軟體工程的經典。 | |
2000 | Andrew Chi-Chih Yao (姚期智) | 因計算理論中的《偽隨機數生成》,《密碼學》與《通信複雜性》的貢獻獲獎。 Yao’s test 證明 BM 亂數產生器是偽隨機的,並提出計算熵的概念。 另有 Yao’s Millionaires’ Problem 與 Dolev–Yao model 等重要理論。 | |
2001 | Ole-Johan Dahl + Kristen Nygaard | 1965 年兩人一起發明了 Simula 這個物件導向語言的前身。 | |
2002 | Ronald L. Rivest + Adi Shamir + Leonard M. Adleman | 1977 年三人一起發明了 非對稱的 RSA 公開金鑰加解密演算法 。 | RSA.js |
2003 | Alan Kay | 為了發展 Dynabook 發明 Smalltalk 物件導向語言,吸取了 Simula 的 class 的概念,並發展出圖形介面 GUI ,參與 Alto 電腦開發。 | |
2004 | Vinton G. Cerf + Robert E. Kahn | 兩人一起發明並實作了 《 TCP/IP 協議》 | |
2005 | Peter Naur | 在 ALGOL 58 中實作 BNF ,並在 ALGOL 60 之中改良並簡化 BNF ( Backus Normal Form ) | |
2006 | Frances E. Allen | 她和 RISC 之父 John Coke 聯手的一系列編譯器基本原理、代碼優化和平行化論文。 | |
2007 | Edmund M. Clarke + E. Allen Emerson + Joseph Sifakis | 因開發自動化方法檢測電腦硬體和軟體中的設計錯誤而獲獎。 | |
2008 | Barbara Liskov | 領導 《分時作業系統 Venus 》, 《 CLU 程式語言》 《分散式語言 Argus 》《物件導向資料庫 Thor 》《 Byzantine 分散容錯系統》 設計,CLU 後來啟發了物件導向語言的設計。其中《子類能夠替換父類對象被使用的多型原則》被稱為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。 | |
2009 | Charles P. Thacker | Alto 個人電腦首席設計師。參與 Alto 、 Ethernet 、雷射印表機等的設計與開發。 | |
2010 | Leslie G. Valiant | 1975 發現辨認 Context-Free Grammar ( CFG ) 的快速逼近演算法。1984 提出機器學習中的 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 (PAC) learnable 概念。1986 定義了 #P-completeness 證明若 Unambiguous-SAT ( 只有一個解的 SAT ) 是 P 的話,那麼 NP = RP, 這稱為 Valiant–Vazirani 定理 。 | |
2011 | Judea Pearl | 發明人工智慧中的機率型 《貝氏網路》 (Baye’s Network) | |
2012 | Silvio Micali + Shafi Goldwasser | 1982 Goldwasser–Micali(GM) 密碼系統 1984 Blum–Goldwasser cryptosystem 。兩人都是研究 Zero-knowledge proof, Pseudo-random Functions, Peppercoin 等計算通訊理論領域的專家。 | |
2013 | Leslie Lamport | 對於分散式系統的理論與實踐具有基礎性貢獻,尤其是諸如因果邏輯時序 ( Causal Ordering , logical clocks )、 Lamport’s bakery algorithm , Chandy-Lamport algorithm , Paxos algorithm , Lamport signature 這些關於安全性與存活度( safety and liveness )、複製狀態機( replicated state machines )及循序一致性( sequential consistency )的理論。 | |
2014 | Michael Stonebraker | Ingres 資料庫創造者,後來演變為 PostgreSQL 。 | |
2015 | Martin E. Hellman + Whitfield Diffie | Diffie Hellman Key Exchange 密碼交換程序 | diffieHallman.js |
2016 | Tim Berners-Lee | World Wide Web 與《瀏覽器》(browser) 的發明人。 | |